摘要: 展會背景應急產業是新興產業,是滿足政府與社會公眾的公共安全需求而從事經濟活動的集合。該產業主要涉及生產用于預防、處置突發事件的產品。按資源劃分,主要包括應急處
展會背景
應急產業是新興產業,是滿足政府與社會公眾的公共安全需求而從事經濟活動的集合。該產業主要涉及生產用于預防、處置突發事件的產品。按資源劃分,主要包括應急處置裝備、應急平臺體系和應急教育培訓。我國應急產業市場年容量高達500億—1000億元,如果包括所帶動的相關產業鏈,年容量接近4000億元。
自然災害一直是制約著國民經濟發展、影響民眾財產與安全、關系國家基礎建設穩定的重大問題。近年來,特大地震災害發生頻繁、影響異常嚴重,地質災害呈現明顯加重趨勢,嚴重旱澇災害時有發生,臺風災害影響突出,各類自然災害頻次之密、影響范圍之廣、救災難度之大、造成損失之重,均為歷史罕見。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因各類災害事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遭到毀滅性的重創。
災害與災難的事前準備、事中應急響應和有效處置、災后的快速恢復和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公眾越來越關注的焦點問題,開展科學的應急管理、發展朝陽的應急產業、打造安全的居住家園已成為國際社會發展的共同目標。
西南地區災害頻發, 512汶川大地震、2010西南五省大旱、420蘆山地震、2013成都特大暴雨滑坡泥石流、2014年云南魯甸地震等自然災害,讓中國乃至全球目光聚焦西南地區。特別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自然災害風險逐步加大,各國減災救災工作保障受災人員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為提高西南地區尤其是四川省的應急管理水平,改進應急救援裝備,推動西南地區的科技應急能力,提高全民應急救災處置能力,由國際應急管理學會·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數字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成都市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四川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成都國際減災與應急科技博覽會(簡稱成都應急減災科博會)以“加強城市韌性建設、提高基層應急能力”為主題,以及時傳遞“高科技、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案、新理念”為創新理念,將于2015年4月15-17日在成都將邀請國內外防災減災、應急備災、監測預警、應急響應、緊急救援、災后安置和恢復重建各災害應急環節的軟件和硬件設備制造商參展;屆時,大會將邀請國內外防災減災、應急備災、監測預警、應急響應、緊急救援、災后安置和恢復重建各項災害應急處置環節的軟件和硬件開發制造商參展。其中,承聯通訊、泛海三江、西貝虎、八達重工、北京利達、海能達通信、維科朗等行業知名企業將參展,并同期舉辦四類突發事件的科普知識展、應急管理能力提升高級培訓班以及應急救援演練和演示,以加深公眾災害應對認知,有效提高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效能,提高政府和官員應急處置的能力,推進應急產業的健康發展。
參展觀眾
各行業和各級政府應急管理人員、政府官員等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部門主管;
城市搜索與營救、消防救援隊、礦山救護隊和;仍牭雀黝悓I救援隊管理與骨干人員;
各類突發事件災情獲取與快速研判、應急響應、處置、現場協調與指揮人員;
應急產業技術創新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新技術研發人員;
志愿者救援隊、第一響應人隊伍、民間緊急救援組織、非政府應急救援組織;
城市應急備災和相關生命線工程搶修救援隊和管理人員;
災害應急備災與城市應急規劃與政策制定者等;
社區公眾和企業安全生產與應急響應人員;
學校負責安全的負責人和相關應急參與人員;
公安武警、軍隊等突發事件應對與處置決策指揮與參與人員;
各應急處置和救援隊建設的規劃者和執行者等。
展會特色
國際應急管理學會組織國際廠商參展
組織媒體和專家評選應急行業創新產品和優秀供應商
舉辦四類突發事件的科普知識展
應急管理能力提升高級培訓班
典型救援情景演示與互動體驗
打造防災減災與應急救援技術交流平臺
搭建國內與國外應急廠商合作橋梁
四川省汶川地震災區災害鏈應對技術與策略
公眾預警及其發布與服務產品
展示范圍
設有室外大型設備展區、室內專業設備展區、圖片文字展覽區,影像科普展覽區、典型救援演示及公眾體驗互動區。
1.應急備災
應急救援培訓與演練設備、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帳篷、棉衣、棉被、食品、飲水、通訊、取暖、自救逃生工具、頭部防護、眼部防護、聽力防護、呼吸防護、手臂防護、軀體防護、足腿防護、墜落防護、皮膚防護、應急包、小型應急產品、其他防護裝備等)、工程防御設備、公眾減災應急用品、疫情防治技術系統。
2.監測預警
各類自然災害(地震、氣象、洪水、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等)、農業、森林、海洋等)監測、預測、預報、預警及軟硬件技術系統,安全生產(礦山和;贰⒅卮笪kU源和重大工程設施等),公共衛生(禽流感等傳染。┖蜕鐣踩惐O測預警技術系統,無人值守和無人遙控監測和預警設備,全天候非可視監測設備、天空地一體化遙感遙測技術系統,衛星監測與導航系統,航天航空技術及設備,各類監測預警方法和技術系統等。
3.應急響應
全天候災情單兵采集獲取設備、車載災情獲取系統、機載信息獲取與實時傳輸系統、無人機探測系統、現場移動(車載)指揮系統、各類平臺技術系統、事故應急指揮與控制系統等、三維實景采集、通信設備(衛星通信站、短波電臺、超短波實時傳輸、移動應急通訊車、應急通訊網絡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移動視頻技術、衛星導航系統等)、基于GIS、GPS和RS的應急管理技術系統、應急指揮平臺技術系統、災情動態研判與救援決策系統、各類災情信息保障技術系統。
4.生命救援
搜索和偵檢設備:電磁波、光學、聲波/振動等儀器等生命探測儀、危險品、化學品、毒氣等偵檢設備、熱磁和熱紅外探測儀、非可見光探測設備、音視頻監控系統等;各類救援無人載體/機器人;營救裝備:破拆、頂升、支撐、繩索、高空救援;救援車輛、特種救援車輛、多功能救援車輛、救援直升機、消防救援裝備和救援系統、救助警示標志、礦山救援、;肪仍b備等。
5.醫療救援
現場醫療、救生器材、空氣呼吸器、救生衣、救護設備、流動醫院、方艙醫院、第一救助設備等、現場采樣用品、災害救助藥品、醫院緊急救援服務、醫療急救器械、急救包、急救箱、醫療急救車、衛生防疫車等特種車輛、醫療急救用品。
6.救援保障
應急發電車、救援機器人、通訊指揮、應急照明設備、應急電源(車)、供電與照明、個人裝備、生活物資、凈化水設備、安全保障、倉儲車、燃料裝備車、應急指揮調度平臺、現場救援指揮系統、應急食品、宿營帳篷和車輛、火災探測及報警設備、固定消防應急燈具及火災防護面具、排煙設備、水處理系統、各類環保使用技術、救援洗消設備、礦山救援、危化品救援保障設備等。
7.工程搶險
大型挖掘機、特種挖掘設備、破拆工具、電源配電車、修理車等特種車輛等、起重、支撐設備、生命線工程(道路橋梁、通訊、供電、供氣、供水、供熱、排污等)搶修搶險設備和各類舟橋設備、恢復重建設備等。
8.緊急安置
臨時避難設施、帳篷、棉衣、棉被等救災物資、活動板房、流動廁所等各類緊急安置生活用品;臨時路橋、水電氣設備;浮橋、應急生活物資等。
9.安全防護
核設施的安全防護技術與設備、核泄露預防及災后救援設備、個人防護用具、照明、取暖、自救逃生工具、金融系統保安防范產品、消防救援器材、反恐設備、警用裝備類、多種用途車輛、安全生產檢測設備、安全防護技術設施設備、機械安全系統、監控系統、專用安全車輛、隧道安全設備等。
10.培訓與演練
應急救援圖片文字展覽區、災害應對影像科普展覽區、典型救援演示及互動體驗、應急管理培訓桌面推演、第一響應人培訓等。
參展安排
報到時間:2015年4月12--14日
布展時間:2015年4月12--14日
開幕時間:2015年4月15日
撤展時間:2015年4月17號
展會面積:35000平方米
展會地址: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2、3、4號館)
上 屆 回 顧
□10多個國家和地區政府采購部門親臨
□3000多位嘉賓, 4萬多人次參會(專業觀眾10000多人,采購商200余家)
□35000㎡展示,3大展館,媒體現場新聞直播
□現場簽約金額達5000萬,意向交易金額據不完全統計6685.32萬
□78%以上的參展商表示達到參展效果
□90%的專業觀眾對于展品類目齊全表示滿意
參展須知
1.參展單位參展人員均必須遵守本會及會館的各項有關規定,詳見《參展商手冊》。
2.展位順序分配原則:“先申請、先付款、先分配”及按應急救援產品鏈的方式布展。
3.參展商在展位申請后一周之內支付總費用的50%,余款在展前一月內付清。
4.本屆展覽會在成都市世紀城新會展中心舉辦,參展商在報名后中途退出或自行轉讓展位,本會將取消其參展資格,所付款項不予退還,傳真和復印件及郵件同具法律效力。
5.禁假冒偽劣產品參展。凡是國際及政府部門明令禁止銷售,使用的器材,即不準參展,更不準私自帶入場銷售。為了保證展會的整體形象,逾期未收到款項,主辦機構將調整,變更,取消所預定的展位位置大小。
6.如遇不可抗拒因素或政府原因不能如期舉辦,主辦方有權重新調整時間和地點但不承擔責任。
7.本次展覽中所有文件傳真和復印件及郵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主辦方
國際應急管理學會
國際應急管理學會(TIEMS)成立于1993年,現注冊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提供全球范圍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理論研究、新技術研發、案例分析、突發事件應對等的信息獲取、交流與合作、培訓與認證的綜合平臺,是目前全球應急管理領域最大和最權威的非盈利公益性學會組織,目前有6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員單位,會員超過萬人,在全世界1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國家委員會。
主席:K. Harald Drager(挪威)
副主席:曲國勝(中國)
北京大學數字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面向“數字中國”發展與工程實施的需要,推動了地球科學與空間技術、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的融合,促進了相關學科、技術、產業的發展和資源整合共享,建成了“數字中國”戰略研究基地、關鍵技術研發基地和高級人才培養基地,以及成果轉化平臺和跨學科跨領域學術交流平臺。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后,為適應我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對災害突發和頻發事件應急管理的需要, 2009年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與中國地震局、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共同成立“北京大學數字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旨在集聚應急管理專家和學者,研發并引進最新應急救援產業鏈條關鍵環節的理論與技術,協助各級政府單位提升減災與救援能力,解決應急難題,以期減少災難和事故損失,推動應急管理的理論、方法、實踐與應用的發展。
成都市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主要職責是:承擔市政府應急值守工作,負責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收集、甄別、報告傳達和應急指揮的聯絡工作;負責建立和完善全市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送體系,收集分析國內外和成都地區有關社會安全的情況和信息,發布有關預警信息;負責組織修訂成都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審查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督促檢查預案的演練;負責組織協調應急救援隊伍和物資保障,協調安排有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宣傳和培訓工作等;市長公開電話辦公室和市政府總值班室的牌子。
組委會聯系方式
地 址:成都市武侯區火車南站東路34號
電 話:(028)-68833015
傳 真:(028)85250117
胡小姐: 18780274495
騰訊QQ: 917927525
網址:http://www.cdqqz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