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照耀千里的公益之路
照耀千里的公益之路
——專訪深圳市保千里電子有限公司 市場總經理陳楊輝
近年來,國家級災難性事件頻繁發生,慈善、公益這個話題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作為一個企業,其發展是離不開社會的,回報社會也是企業應盡的責任。這一次公益專題,我們特地采訪了一直熱衷于公益事業的學員企業——深圳市保千里電子有限公司,市場總經理陳楊輝先生講述保千里的公益歷程和慈善理念,他說,很多人認為慈善、公益是花費錢財的活動,只是大企業的專利。其實,公益是一種思想理念,它應該融入到整一個企業的體系中去。
深圳市保千里電子有限公司 市場總經理陳楊輝先生
紫荊雜志:貴公司的產品“保千里夜視儀”在雅安災區搜救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這是公司第幾次配合救災活動?分別是哪幾次?
陳楊輝:在保千里,我們員工有一個共識:公司在提升自己、追求發展的同時,也要記得為社會現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自從我進入公司以來,保千里先后3次參加了救災活動,分別是2012年9月7日發生的云南彝良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發生的四川雅安地震以及2013年4月25日救助四川雅安災后受驚的大熊貓活動。
保千里彝良地震救援隊
保千里雅安救援隊為武警官兵捐贈救援夜視儀器
在雅安救災過程中,得知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的大熊貓受到了地震的驚嚇,因為熊貓基地與重災區蘆山縣只相隔一座山,震感很強烈,大熊貓受地震影響全部爬上樹,甚至連進食都不愿下來。很多熊貓幼兒園的小熊貓,都還沒有滿一周歲,受地震驚嚇全部掛在樹上,這對于它們來說非常危險的。特別是在漆黑的夜晚,既要監控大熊貓又不能驚動它們,給基地工作人員造成極大的困擾。
地震后受到驚嚇的熊貓
恰好我們的產品“夜視儀”是可以在全黑場景進行現場偵察、取證、直播的夜視裝備,在全黑的夜間觀測大熊貓,可以避免強光刺激它們,即使在雨霧天氣也不會驚動大熊貓。另外,熊貓生產時,工作人員能夠在晚上保持遠距離觀察生產過程,再不用傳統的手電筒去現場觀察了,并且還能遠距離觀察放回大自然的熊貓等作用,所提供的清晰畫面極大地方便工作人員監測大熊貓的動向。
紫荊雜志:運用公司的產品和災區救援活動相結合,不但可以獻出一份公益力量,也可以促進大家對產品的認識,您們是怎么籌備這次援助活動的?
陳楊輝:保千里夜視儀具有很多強大的功能,尤其是在漆黑夜晚,如果將保千里夜視儀應用到地震災區夜晚的搜救工作,那將給搜救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加之之前有過云南彝良救災的經歷,所以這次救災活動組織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聞訊四川雅安地震后,保千里就立刻組織救援工作,專門成立了雅安救援隊,連夜奔赴雅安災區。而此次雅安救援活動由公司市場部統一部署,包括活動方案的策劃,救援人員的調度以及后續工作的展開等等,其他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工作,才確保了此次救援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紫荊雜志:除了為災區提供自己相適宜的產品援助,請問公司平時有進行過其余的公益、慈善活動么?能詳細介紹一下嗎?
陳楊輝:慈善、公益是我們企業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員工入職培訓重要的項目,我們一直很關注公益事業。比如公司成立了保千里電子義工服務隊,秉承南山區義工聯“服務社會、傳播文明”的宗旨,不斷發揚“參與、互助、奉獻、進步”的義工精神,不斷開展助殘、助老、助學、熱線聆聽、法律咨詢和環保宣傳等義務服務。保千里還成立了基金會,將拿出部分資金來服務于公益事業,真正履行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
保千里義工隊全體成員合影
紫荊雜志:保千里公司對于企業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怎么看?您提倡企業多參與或者組織公益、慈善活動嗎?為什么?
陳楊輝: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社會團體,都將它作為一個重要話題。不可否認,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時,需要投入相應的精力和財力,犧牲一定經濟利益。但聯合國一項調查顯示,越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未來發展的空間也就越大,因為可以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這是巨大的無形資產,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所以有人說,企業社會責任給企業帶來的不僅是“成本”,更多的是“效益”。關鍵是觀念的轉變和如何去實施。
越來越多的企業實踐和眾多研究成果充分說明,利潤和社會責任之間并非博弈關系,相反,在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正向關聯度。企業可將社會責任轉化為實實在在的企業競爭力,很多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目前普遍缺乏這種理性認識。
企業多參與和組織公益、慈善活動,來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首先來說這是時代的要求,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社會意識的提高,現代社會消費者對企業評價已經不僅要看企業的利潤如何,同時要看其對員工、對服務體系的忠誠度及對環境的影響。實際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理所應當的。每個企業都享受了社會賦予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權利,和通過此項活動獲取利潤的權利。按“權”與“義”對等原則,企業就應該對社會負責。
其次,凡從事正常經營活動的企業都希望有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沒有坑蒙拐騙、欺行霸市、不正當競爭這樣的理想環境,單靠政府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必須靠企業自身的努力。只有企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
而我認為,“公益”是可以融入整一個公司發展的體系中,例如: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維護市場的健康發展也是一份公益行為;公司不斷提高持續盈利能力,為社會創造財富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這也分擔了一部分政府職能;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讓理念融入產品,消費者對我們的認可更能發揮公司的文化效應;關注資源節約問題,公司的綠色發展為保護環境也出了一份力量;保障生產安全,杜絕一切工傷事故,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也是企業應履行的責任。所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只是局限于捐贈,如果在公司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都注入公益理念,那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回饋社會。
保千里領導及職員為災區捐贈款項
最后來看,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企業責任與企業文化二者緊密相聯,相輔相成,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是“以人為本”的體現,二者都強調對人的利益的保障。企業積極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必須在一個正確的理念指導下,這種理念就是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或文化管理過程中首先要培育的核心價值觀,我很慶幸我們公司有這樣的意識。
紫荊雜志:這次救援活動有提升保千里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嗎?是否了解到消費者或者合作商通過這次保千里救援事件,對品牌好感度有所上升?您怎么看企業公益活動和品牌的關系?
陳楊輝:公司通過雅安救援活動,受關注度迅速飆升,關注保千里微信和微博的粉絲逐漸增多,還有很多客戶甚至媒體打電話前來咨詢了解保千里夜視儀,這明顯提高了保千里夜視儀品牌的知名度。
企業公益活動可以提高企業品牌形象。公益活動的定義是指活動目的在提供人類福利和增進公共利益,它包括提供有形的財物或無形的勞務,對他人表達善意,對社會做有意義的貢獻等等。企業資助公益活動是指以企業名義,用提供金錢,實物或實務等方式,主辦、參與或協辦上述的公益活動。企業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加社會的公共利益,而且能夠使公司的形象增強,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將公益事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考慮,公益事業是企業經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是樹立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社會和企業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