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暑期到了,各大博物館和景區即將被各位家長和同學們攻陷,上演“人從眾”景象。說到博物館,不由得讓小編想起一則不可思議的舊聞。去年12月21日,美國費城富蘭克
暑期到了,各大博物館和景區即將被各位家長和同學們攻陷,上演“人從眾”景象。
說到博物館,不由得讓小編想起一則不可思議的舊聞。
去年12月21日,美國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舉行了一個中國文物展覽活動,展出了一批來自中國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但其中一個兵馬俑的大拇指被美國一位24歲的男子掰斷,藏在自己的衣兜里偷偷帶回家。這國家文物是私人物品么,說掰就掰……
更荒謬的是,直到今年的1月8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才發現兵馬俑少了一根手指。在查看監控錄像后,才確認了嫌疑人。將嫌疑人抓捕的時候,已經是1月13日了。
從案發當日至事件發現經歷了18天,至抓獲嫌疑犯經歷了23天。
18天,工作人員毫不知情。23天,嫌疑犯逍遙法外。如此安防令人堪憂!
現博物館安防問題之窘況
隨著文物價值逐年攀升,不少犯罪分子把罪惡之手伸向其藏品,文物的盜竊和反盜竊斗爭日趨激烈。近年來,國家出臺政策對博物館的安防做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博物館、圖書館和其他收藏文物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防火、防盜、防自然損壞的設施,確保館藏文物的安全。
有專家表示:“但目前博物館安防監控系統還處于一個相對落后的階段,甚至部分博物館的監控系統,幾乎只是擺設而已,完全不能滿足系統建設的期望,更不會對提高安保工作效率起到促進和改良作用,安防系統本質上只是一個被動防御系統,難以主動預防。”
正如上文專家所說,目前我國大部分博物館都只是在館內一些重要文物或藝術品等上方設置相應的監控點,布點少,且存在缺少聯動、以事后追溯為主等安防漏洞;
另外,在報警方面,目前博物館以紅外、激光、微波等報警探測手段為主,報警誤報率高,產生較多的誤報聯動,長時間就基本屬于停用狀態。
這些都給博物館的安防工作帶來了大量的安全隱患。博物館的安防建設迫在眉睫!
博物館急需一個多功能、立體化、智能化、聯動報警、高靈敏的多系統結合的安防管控體系。
AI加持安防,讓監控真正用起來
科技的增強,AI技術的落地,給博物館的安防管控體系建設帶來了可能。
AI賦能下,輝銳天眼通過最新的視頻AI分析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研發了針對博物館場景下的系統性的“AI+平安博物館”綜合解決方案。
▲方案整體規劃
方案是在原有視頻監控系統的基礎上,通過接入智慧視頻報警器,對原監控進行“一線升級”。實現“零誤報”的報警服務和高效的遠程聯動控制,形成集預警、接警、處警于一體的全流程、立體化的安防管控體系。
▲視頻智能化升級
全方位布點,守護文物安全
輝銳天眼從維護博物館安全的目標出發,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為監控天眼賦能“智慧大腦”,讓原有監控真正的用起來,為防止入侵、盜竊、搶劫、破壞等犯罪行為提供有效的保證手段。
▲博物館監控攝像機布點
一、防入侵報警
文物博物館是一級風險單位,對安全技術防范的要求是以防入侵報警系統為核心。配合以聯網中心二次復核、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與管理、聲光聯動、遠程喊話等,運用人臉檢測、人臉識別、車輛識別、物體識別等算法,將博物館內多個獨立系統融為一體,協同防范。
防入侵報警提供雙層防護:
第一道防線:即外部入侵防范,防止無關人員從外部非法入侵。如在周界圍墻設置人員入侵檢測區域,啟用入侵報警功能,當有人員進入,系統報警;非工作時間,在大門、停車場設置入侵檢測區域,啟用入侵報警功能,當有人員進入,啟動報警。
第二層防線:在建筑內、外安全防范系統提供區域防護。在文物展區、庫房的門窗等根據需要設置入侵檢測區域,啟用入侵報警功能,如果出現非法闖入防區,觸發報警(文章開頭的兵馬俑事件的嫌疑犯正是闖入第二層防線盜取文物,假如該博物館設置有防入侵報警功能,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
觸發報警后,遠程接警中心經過人工二次審核。確認實情后,第一時間聯動聲光、遠程喊話制止其行為,把事件制止在發生前,實現真正的事前預警。3秒之內觸發報警并告知接警中心,7秒消除警情。
同時將報警信息即刻傳送至保安手機、接處警服務端,以便保安人員、管理人員及時了解和監控入侵活動。記錄事件發生前后的信息,為事后的追溯提供舉證。
二、偷竊/文物移位報警
在文物展區的貴重物品存放處布設監控,設置警戒區域,啟動偷竊/文物移位報警功能。智慧視頻報警器可自動識別監視場景內的物體。
當設防區域內的物品消失或者被移動時(特別是在下班后時間段處于無人值守狀態時),系統自動報警,并將報警信息發送到手機客戶端,提醒值班人員或者相關負責人注意并及時制止。
三、絆線報警
在文物展區設置警戒線,當有人跨越警戒線時,系統將鎖定目標在畫面中的具體位置,開始進行物體運動軌跡追蹤。并啟動預先設定的報警機制,自動調用實際場景中聲光報警裝置,對可疑人員發出警告,同時提醒值班人員注意及時制止其不法行為。
四、出入管理
在大門出入口布設監控,啟動出入統計功能,進行客流出入統計,當進入人員超出設定的閾值,啟動預警;
在文物展區,設置出入統計功能,可以統計進出的人數,幫助管理人員分析客流走向,有計劃的對客流進行分流及改進布展設計。在庫房、辦公樓等重要場所的出入口布置出入摘要功能,記錄每一次進出事件,供管理人員查看。
五、物品滯留報警
在消防通道、電梯啟動物品滯留功能,當物品滯留超過系統設置時間,觸發報警。特別是當發生火災事件時,對消防通道進行實時監測,避免物品阻塞通道,影響救援。
六、煙霧/火焰報警
在特定的展品區、庫房設置煙霧/火焰檢測區域,啟動煙霧/火焰報警功能。當有火焰或煙霧出現時,觸發提示或報警。
七、鏡頭異常報警
當出現鏡頭遮擋、鏡頭移位、視頻中斷等異常情況時觸發報警。防止鏡頭異常,起不到真正的監控作用。
八、脫/睡崗管理
在大門的值班室設置保安等值班人員脫崗/睡崗檢測區域,當有人員脫崗或睡崗超過系統設定的事件值時,系統報警并自動推送至管理人員手機。
九、一鍵報警
發生安全危害時,一鍵報警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手段。
在值班室、文物展區、辦公樓等區域安裝“一鍵報警”按鈕,當發生緊急事件時,按下報警按鈕,可實現快速報警,極大縮短警情響應時間。
以上九大功能環環相扣,緊密結合,形成了強大的“合力”,編織出一張堅不可摧的網,守護博物館內人、物、環的安全。
通過視頻分析,實現智能預警,強化現場管理,高效防范破壞、偷盜行為;通過游客出入統計,實現實時流量管控,有效管制游客量;
另外,針對分散在各地的博物館,輝銳天眼也為博物館主管部門提供行業應用管理云平臺,支持主管部門對下屬的博物館進行統一視頻管理、統一報警管理、統一值班管理等,有效解決了各個博物館安防信息孤立的問題,提高監管效率。
▲行業應用管理云平臺
該安防管控體系在景區也同樣適用☟☟
從兵馬俑手指被盜等文物偷竊現象暴露了博物館安防系統嚴重缺陷,不管是人防還是技防,安防產品技術的不斷進步必然會給博物館安防注入更多的應用元素。
作為國內唯一實現“零誤報”報警服務的供應商,輝銳天眼將在AI加持下,加大博物館安防管控體系深入力度,讓博物館原有的監控體系真正的“用起來”,實現真正的平安博物館,為國家文物保駕護航。